天气预报是如何预报15天后有雨的?
现代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原理都是来自数值模式的结果。
数值模式说白了就是一堆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利用计算机计算得到数值结果。但是这些结果不是直接反应天气现象。而是反应的大气的各种变量(气压,温度,风速,降水等等),预报员或者科研工作者结合这些变量来推测可能发生的天气。
这其中有个问题需要说明,数值模式大值分为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输入初始变量,然后看后面几天怎么变,比如输入今天的各种气象变量(上面说的那些),然后看看明天的这些变量是啥。这就是逐日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这种预报的准确性基本在7-10天是可以接受的,超过10天,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误差就很大了,基本跟瞎蒙差不多。
那有人问了,气候预测,一预测就是几个月几年的,那不是更不靠谱?其实不然,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种驱动方式,就是输入边界条件,有点懵逼?不怕,边界条件,基本指的是地形,海温,太阳辐射等等这些变量。通常也叫做外强迫。在这些外强迫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后,气候模型就能达到相应的平衡。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平衡后的状态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当然这种气候预测不是报每天的天气状况,而是一个较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状况。比如,明年春天,东北是冷还是暖?是旱还是涝。至于是哪一天出现高温/低温,哪一天下大暴雨,就报不出来了。
尴尬点来了。首先说明,逐日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而减小,换句话说就是,预报的时间越长月不准。相反,输入外强迫的气候预测模型是相对预测时长越长越准确(因为模型需要时间来达到平衡状态,时间短了,不一定能平衡)。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尴尬点就是预报时间在10-30天这个范围,是逐日的也不准,气候预测也不准。这里叫做延伸期预报,是现在科研的难点。所以,逐日的,看个7天也就差不多了。
15天天气预报准确率?
目前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当然,这是24小时预报,可想而知,未来半个月的预报是很低的。
1、8-15天的预报是有客观订正的,但是没有经过预报员的主观订正,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见,天气预报员根据专业和经验做出的主观订正是非常重要的。
2、7天内的天气预报订正,基于地面人工观测、高空探测、雷达卫星、海洋浮标站等多种观测手段得到的当前天气状况的数据,模式的初始场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模拟的大气变化特征更可信和可靠。而时间更长的预报,大部分数据完全依靠模式计算产生,可信度逐渐降低。
有手机配制的天气预报来看准确率,从2个方面来讲,
第一,是地方的天气预报,它要服从中央的,不能瞎蒙,
第二,就是中央气象台的,根据气象卫星云图分析判断,预测,来给出适时的天气预报,
15天的天气准确率,由实际来看,有时准确率几乎为零,这指的是乡镇,大中城市不敢妄论
15天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高,不太准确。
因为天气预报是按照天气预测模型预测的,而气象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风向、湿度、温度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天气预测出现偏差。
此外,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和预报时长有关,预报时间越长,预报的准确性就越低。
虽然天气预报有可能出现误差,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显著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一般来说,短期天气预报(1-3天)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5%以上,但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就相对较低。
因此,如果需要了解15天内的天气情况,最好不要只依赖于天气预报,还需要留有余地,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时观测及时调整
标签: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