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属南大还是中科大?
属于中科大。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上,毗邻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1950年5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1]
紫金山天文台属于中科大。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钟山(紫金山)的第三峰上,始建于1934年,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在圆顶观测室内。这是免费的专门给游客看的望远镜,天气好时,能通过它观测太阳。古代天文仪器展示区,有外形类似于地球仪的天球仪,又叫浑天仪,原物毁于列强侵华,现在看到的是1903年清政府复制的。
自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教育归口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
同年4月紫台与中国科大签署协议,依托紫台和中国科大在“天文与空间科学”领域中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平台,通过“科教融合”新机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联合共同建设“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学院总部设在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紫金山天文台内。
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
古代南京在钦天山设观象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到了近代转移到紫金山天文台。
1927年4月,紫金山天文台开始筹建,1928年9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高鲁作为成立之初的天文研究所代行所长,高鲁负责选址(钟鼓楼)和向庚子赔款委员会申请资金添置仪器。
1931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动工兴建并与1934年9月1日峻工,天文研究所由鼓楼迁到山上办公。
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因抗日战争曾一度撤离至昆明凤凰山(及后成立云南天文台)。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研究所归科学院领导。
1950年5月20日政务院任命张钰哲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自此,天文研究所名称取消。
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自己建立的第1个现代天文研究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天体力学研究部及天文信息中心和天文技术研究中心。
1927年4月,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为颁布授时之需,在教育行政委员会内附设时政委员会,任命临时政府秘书高鲁主持。中央研究院设立后,将时政委员会改称为观象台筹备委员会。
1928年2月,观象台筹备委员会被划分为天文、气象两个研究所,聘用高鲁为天文研究所所长;同年4月,高鲁请南京市工务局李宗侃工程师设计天文台建筑图,还亲自与助手到紫金山第一峰查看测定。
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终于建成,并于9月1日举行了落成揭幕典礼。
1935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一颗小行星,国际行星中心按紫金山天文台意愿将其命名为“中国”号。
1937年8月23日,受日军侵华战争影响,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被迫撤离南京,后先辗转撤到长沙,又迁至桂林,最后迁移至昆明。
1950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接收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正式成立。
1953年,建立天体物理组。
1957年,建立天体演化组。
1961年,建立恒星室,主要从事恒星物理和演化。
标签: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