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确立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辛亥革命过程:1911年5月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2月清帝退位。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革命浪潮空前的高涨,为了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随后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这样就造成了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成功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起义信号是由同盟会发出的。这次运动背后的主要力量同盟会明确要求:“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
全川人民浴血奋斗,反清的斗争势如破竹,武装的起义的烈火也越烧越旺。
在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在起义的风潮中,四川的荣县率先宣布独立。
11月22日,重庆宣布独立,成立了蜀军政府。
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名词解释?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武昌起义的时间顺序?
1、时间: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2、地点:武昌。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4、结果: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5、影响: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标签: 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