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大战中是如何失败的?
这个问题我们从战略和战术两个角度来分析,便可以得出德军失败的真正原因。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德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再度违背了集中兵力这一基本军事原则,将有限的进攻力量分散到几个战略目标上(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导致战线宽度和补给线长度大大拉长,进攻的速度也就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德军又一次使自己的作战任务超过其承受能力之外,结果就是和1941年一样,德军虽然无限接近胜利,却最终失去了胜利。
德军已经在1941年犯了目标过多的战略错误,那为何会在1942年再次重蹈覆辙呢?虽然希特勒是一个军事上的“门外汉”(当然他自认为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是他还有一个当时最有能力的总参谋部,这些专业的军事将领不可能不会在1941年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事实上,德军总参谋部确实这样做了,“蓝色方案”便是基本出自其手,希特勒仅做轻微的修改。1942年的作战计划严格限制了进攻范围以集中兵力,对于两个战略方向上的进攻也排出了先后顺序,即先取得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胜利,然后再转向高加索,确保德军在任何时期都只在一个方向上保持攻势,这样德军就可以在每一次进攻中集中使用装甲部队来保持强大的突击能力。
可惜德军的进攻并没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方案执行,在粉碎苏军的南部防线后,随即做出了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进军的决定,进攻部队被一分为二,由此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从常理来看,德军在击败南翼的苏军主力后,发起一场迅速的追击以扩大战果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建立在苏军已经没有战略预备队的前提之上。苏军在1941年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动员能力,1942年的作战规模更小,苏军的损失也相对减少,再加上军事工业基本已经迁徙到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苏军在1942年都将拥有更加强大的动员能力。也就是说,苏军无需使用正在撤退中的前线部队来重建防线,而是直接投入新锐预备队,这样德军的追击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希特勒显然是过于低估苏军的实力了,尤其是苏军的动员能力。
从战术角度来看,德军擅长的是机动作战,具备很强的野战能力,这主要是缘于德军拥有强大的装甲兵和炮兵,而德军步兵虽然作战素质很高但是数量却非常缺乏,步兵不足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德军(动员太晚),而步兵却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兵种。在野战中,可以大大发挥出装甲兵和炮兵的火力优势,德军步兵的损耗较小,还能给予苏军严重的打击。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样的城市攻坚战中,装甲兵和炮兵的威力都大打折扣,只能依靠步兵一步一步艰难的肃清守军的抵抗,这是一场步兵之间的对决,而在步兵方面是德军是处于绝对的劣势。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德军无法对其形成真正的合围,这样苏军就可以持续的将生力部队投入斯大林格勒城,使这场攻坚战又演变为一场消耗战,其结果就是精锐的德军野战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耗尽了实力,取得的战果却远不如以前。鉴于苏军的动员能力远超过德军,如果德军不能持续的歼灭苏军有生力量,那么苏军必然将积蓄其强大的反攻力量,从而发起战略反攻,而德军在后方没有战略预备队,因此无法有效应对苏军的反攻,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德国闪击波兰以后,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随后德国又闪击法国,英国被德军压制的抬不起头,德国横扫欧洲,德国军队如日中天,并在次年又闪击了苏联,让苏联损失惨重,感觉德军要统一欧洲的架势。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战争的结果却迎来了转机。
苏德战争也就是在东线战场上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场
,苏联人和德国人在东线争的你死我活,起初,德国占领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情况只是短暂的,随着斯大林战役的打响,德军开始逐渐地陷入被动并开始走向失败。
究竟是什么原因?德国军队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呢
?
在小编眼里,德军的军事素养肯定是完全超越苏联的,但是为什么德军会失败呢?因为军事素养只是在战争中体现的一方面而已,战争中决定胜败的就是后勤能力。你后勤能力强,你的战斗能力就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就来跟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德国的装甲部队前进前进再前进。战略结果上来看的确是很厉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显露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战线拉的太长,德军得不到及时的物资供给,严重影响前线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果,而苏联则不然,苏联在本土作战可以及时的得到资源上的补充,无论是人口装备还是资源方面都是领先于德军的,这是对德军一个致命的打击。
其次就是苏联冬天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当时德军入侵苏联,苏联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寒冬,这对于在秋季以前搞定苏联的德军是致命打击,因为没有过冬的装备,德国军人穿着秋季的单衣和苏军作战,而且寒冬将德国的装甲冻结、枪栓拉不开、并且冬天一来人得不到及时的温暖,人就会生病甚至产生瘟疫。期间不少德军因为冻伤而被迫退出战场,这对于德国军中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最后一点和一、二点结合, 德国的物资供给运送不到前线,首先原因就是战线拉的太长,其次就是寒冬对部队是一个极大的影响,随后就是游击队和抵抗组织的破坏,在战争期间,有大量的敌后力量破坏德军的运输部队严重影响战争进程。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军队取得了对德军的绝对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而装备精锐的德军为何会战败,苏联是如何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也常被广大军迷津津乐道。就笔者看来,德军除了战术和策略上失败,苏联军队的卓越指挥和227号绝不后退命令的下达,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斯大林格勒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走向和德军的败退。
具体到细节,战略上,希特勒当时要求进攻的斯大林格勒的命令并无问题,当时德军由于缺少燃油,德国装甲部队已经很难再发动新的攻势,鉴于苏联军队战争初期的糟糕表现,南下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不仅是正确抉择,也是德国想要赢得战争的唯一选择。
然而,在更具体战术的执行上,并不善于指挥规划战争的希特勒却亲力亲为的制定了分兵多路出击的基础策略,同时放弃了德军一直以来都十分擅长的钳型攻势,这也致使德军无论是斯大林格勒还是高加索油田,都很难一鼓而下,同时由于未能形成对敌军的彻底包围,德军很快陷入至并不擅长的巷战,并逐渐被源源不断从后方支援的苏联军队拖垮,最终以第6集团军的覆灭宣告失败。
而另一方面,苏联227号“绝不后退”,后退者通通军前正法的下达,也使得德军在战役早期攻入斯大林格勒后,苏联军队并未像以往一样直接投降,而是疯狂的围绕着每条街巷和房屋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巷战最激烈时,平均每名从后方进入战场的苏军平均存活时间只有7分钟左右,能与德军战斗到第二天的苏联士兵就能升任排长、连长乃至于营长,许多战斗编制直到减员90%还未后撤,可见当时战役情况之激烈,苏联士兵之疯狂。
此外,在将苏联士兵不断地投入至斯大林格勒绞肉机拖住德军主力的时候,苏联名将朱可夫还在集结更多的兵力在向德军反包围,超过110万苏联士兵在德军深陷巷战的时候,秘密集结至斯大林格勒的南北两方,用德军最擅长的钳型攻势在11月份将27万轴心国军队包围在了斯大林格勒地区。同时,由于希特勒过于相信戈林率领的德国空军可以为包围圈内的轴心国军队提供足够的空投物资,轴心国军队被勒令原地防守,失去了最佳的突围机会,这才导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伤亡和战略失败。
标签: 斯大林之死好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