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处暑了,农村谚语: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处暑下雨好不好呢?
今天是8月21日,再过2天就会迎来24节气中的处暑。这不,这天儿也真是应景儿,一早一晚都觉得凉飕飕的了。邻居大妈正要到自己玉米地里看看玉米的长势,因为这段时间正是玉米包浆、度籽的关键时刻。一年的收成,有的时候就是几场关键时刻的雨最带劲儿。大妈看着阴沉沉的天儿,说“真希望这几天能下场透雨,给饥渴的花生、玉米解解渴”。在农民们的心中,处暑时刻下几场雨,今年的秋粮就有望丰收。俗话说得好“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籽难保米”,可见处暑之时的雨水对于秋庄稼的重要性。
今年的胶东半岛雨水偏少,即使是前些日子受“利奇马”台风影响,我们当地农村还是稍微下了那么一点点雨,虽说给干涸的土地带来点希望,但毕竟也还是没有下透。这不,2天后就到了处暑时节了,于是人们寄希望于处暑里能来几场雨,缓解一下旱情。
农村人常说“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在这庄稼生长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够下几场透雨,秋天的谷仓里就会满满的。此刻庄稼地里的玉米、花生、谷子等已经结籽,正值灌浆期,丰沛的雨水能够帮助作物籽粒包浆、膨大,是丰收的关键。
此时,虽然炎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但中午头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在这时候是秋燥最明显阶段,农田在这种环境下,土壤中的水分挥发快,农作物如果此时缺水,就会造成籽粒干瘪,严重影响收成,造成减产。可见,处暑期间的降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收成,所以这时候的农民是盼望着下雨的。而如果此时天还不下雨,那有灌溉条件的人家就会采取浇地的方式,人工给庄稼补水。
其实,过去农村的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俗语都是建立在以前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限,不管是水利设施还是农业机械都还比较落后,到了作物灌浆季节,都是靠天吃饭,寄希望于“老天”,如果天不下雨也只有肩挑人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抗旱。而如今,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只要是有水源的地方,处暑里下不下雨,都可以根据农田的墒情进行人工灌溉,以保证秋作物顺利灌浆、结籽、成熟。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有一些农村俗语还是有一定的地域性、局限性的,并不是那些生产经验适合各地农业生产,所以但从处暑下不下雨这一点来说,南北方就有很大的差异。总的来说,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在这一阶段,农民们还是希望能下几场及时雨,这样,也能省去人工灌溉的费用,省下就是赚了嘛,这笔账还是应该细算的,你说是不是这样一码事呢?
您好,科技农场为您解答。
燥热难耐的三伏天刚刚过去,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好像没有往年那么难熬。伏天过去以后,我们马上要迎来处暑节气,今年的处暑时间是8月23日,马上就要到了。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处暑,顾名思义,“处”指的是终止,“暑”指的是燥热的天气,“处暑”则表示燥热的天气到此终止。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并不难理解,“处暑若还天不雨”,指的是处暑时节如果天不下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即使作物结了粮食,最终的收成也很难得到保证。根据这句农谚的意思,很明显的,如果处暑不下雨,即使结子多,收成也很难得到保证。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处暑下雨,将会对收成有利,所以处暑下雨自然是好事了。
大家都知道,古时的谚语都是大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农事谚语一般都是适用于特定的地区,但是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的。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玉米:玉米的种植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一年一季的,无论是北方地区以及南方一些高原山区一年一季的春玉米,还是华北地区的麦茬夏玉米。到了处暑时节,此时的玉米应该都已经进入了乳熟期,是干物质累计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说,这个时节雨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雨水不充足,水分供应不上,就会导致籽粒干瘪,就是这句谚语所说的:即使结子很多,但是最籽粒干瘪,收成也不会好。
今天出伏,宣告着烦闷的三伏天正式的结束,而在8月23号,我们还会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的到来,暑气也会在节气之后戛然而止,虽然被称之为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天气还会依然的炎热一段时间,但早晚的温差带来的舒适,还是比三伏期间要适宜的很多,处暑节气的来到,也是立秋之后寸草结籽的时刻,处暑期间的天气对于我们农业生产影响还是很大的,农谚说的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谚语说的是在处暑前后几天的时间里,能够下上一场透雨,这场降雨对于即将收获的农作物,影响是颇大的,在处暑期间,不论南北地区,都是农作物即将成熟、果实灌浆、膨大期间,是急需一场降雨来缓解旱情,秋天也被称之为秋燥,干燥的天气,水分的蒸发,农田极易出现干旱的状况,而缺少降雨的处暑期间,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不利。
纵然结籽难保米,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结籽并不代表着一定就能够生长成熟,像哪些贫瘠、干旱之地,看似果实生长了出来,但其实是很难将籽粒长满的,尤其是在缺少雨水的处暑期间,更是容易出现空穗、籽粒干瘪、不饱满、甚至是没有果实的情况出现,处暑期间的降水,对于这个时间阶段的农作物作用是相当大的,在过去缺少灌溉设施的年代,单纯依靠老天降雨,想要获得丰收,是极其的不容易。
农村俗语: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也从侧面的说明了处暑期间降雨的重要性,处暑期间降雨颇丰,那么我们会获得不错的收获,丰收的粮食才能够装满我们的米缸,而如果要是没有丰沛的降水,收成自然也是要减少很多,所以处暑降雨,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很好的事情,现在我们的灌溉设施早已经齐备,即便是老天不下雨,依然可以有其他方式进行灌溉,对于依靠望天收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再复返。
不论我们的农谚也好,俗语也罢,都是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就拿处暑期间降雨来说,很多地区是对于降雨是很期盼的,但也有的地区在处暑期间是不需要降雨的,而且还被称之为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可见处暑下雨并不是都很喜欢的,我们的种植谚语的局域性相当的强烈,对于处暑期间下雨是好是是坏,在你的农村老家,会是什么样的认为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昨天刚出伏,今天8月21号下午4时许,我处桂南方农村电闪雷鸣,下了一场浓浓的秋雨。记得8月8号立秋当天也下大雨,我们这里流传着农谚“立秋有雨秋秋有”,预示着晚造农业大丰收!
再过两天“8.23”号就是处署了,“处暑”,是农历农事24个节气的第14个节令,也是立秋后第2个节令,按说立秋已过处暑将来应该是凉爽的天气了,但我桂南地区还未体现到,日气温仍在“25度—34度”之间,晚上仍需开空调或风扇才能入睡,“秋老虎”不知还作祟到何时。
农村农谚“处暑若天不下雨,纵然结籽难得米”,处暑下雨好不好呢?我说好。在我挂南地区流传着“立秋有雨秋秋有”的农谚,意为只要立秋当日有雨,整个秋天就不愁天旱了,会时不时的有雨下,种什么都会有收成。立秋当日我们这里下了场中雨,8月16日那天也下了中雨,21号也下了场中雨,现在正是水稻苞胎,玉米打苞,甜柑,百香果挂果阶段,有了充沛的水资源,能说晚造农作物不丰收吗?!
但是俗语,农谚是当地农民前辈世世代代历经几百年以至几千年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的,虽然没多大的科学依据,然而总有一定道理的。就拿“处暑若天不下雨,纵然结籽难得米”来讲,过去时不像现有抽水机,都是等夭吃饭,如果处暑前后“农历七月十四至八月十五”这一个月内无雨
下,秋大旱,农作物就是结了籽,长了块,挂了果,得不到雨水的滋润,都不灌浆,不入粉,不膨大,就算不枯死,收成都会大打折扣,甚致颗粒无收。虽讲现在有了抽水机,但水利设施还未健全,抗旱需付出人力物力,会增加成本,又是一匹不小的开支。如同今年风雨充沛,风调雨顺,省时省力,对我们农民不是很好吗!
俗语,农谚,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每句谚语到处适用。
如“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这句,前半句可能东南西北都适用,而后半句就另有别议了。处暑下雨适合我桂南地区,而安微黄山地区巳是收割水稻的时候了,若下雨就影响收割和晒谷了。
种棉地区有句“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如处暑连连下雨,对收茯棉花就大有影响了。所以农谚是具有地域性的。
标签: 定远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