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洪洞大槐树值得去吗?
值得去!
我也边看边思考过这个问题!
首先,大槐树占地成长方型,分为北主祭园和南停车场,现在又与公园西的汾河湿地公园连在一起,洪洞县城是北方少有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等,街上那是真的干净,所有停车,都车头超外。洪洞前几年搞了个,“六城同创”成效很大!
其次,就园内也有不少看点,三代大槐树,苏三卸枷处,古牌楼,等等,牌路下面的路是条古道!清朝慈西太后从北京逃跑到西安经过此处!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元好问也从那里经过!如果你知识够用,就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从你身边过去!
最最主要的放在最后,你到的大槐树那个地方,给你提供了一个时空上的临界点,你多少会思考一下,你从那里来,你会到那里去!会想到你的父辈祖宗,会理解家国情怀,(既便你的祖辈不是从这个地方迁出去的。)在思想深处每个人都有追本溯源的需要。在业己麻木的生活中有一丝丝的不同往日,我觉得这就足够值得你去大槐树一次!
另外,关于大槐树移民这个史诗级的现象,我听过个博导讲过两个多小时,收益非浅!致敬!
名气很大,确实也是一个祭祖寻根的好去处,但去了就是失望,没有一个是保留下的东西,大槐树是水泥做的,看了一排碑,以为是留下的文人墨宝,一看确实最近捐钱的功德碑。总的来说,和门票不符。不过,表演还是可以看的。
要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去大槐树不只是前去旅游,更重要的是寻根祭祖。单说旅游的话全国各地愿意看人文.地理.江河湖海.风景风貌什么都有。所以说去大槐树有必要。
大部分中国人都听过这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传唱于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洪洞的这棵大槐树,见证了明洪武年间,山西临汾向全国18个省500多个县进行18次大移民的历史。主要移民源地是太原、平阳、泽、潞、卫、沁、汾等府州,而平阳府(今临汾市)居首位,洪洞县是平阳府的人口大县。洪洞县地处晋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便把移民局设在城北贾村驿站旁的广济寺,寺门前的汉植大槐树,成了各地移民汇集、开拔外迁的集散之地。在这里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盘缠,然后迁移到黄河河流、长江中下游地区。
复旦大学教授安介生的《山西移民史》统计:“山西移民累计起来,将近百万人之多。”不论是移民的时间跨度、空间分布,还是迁徙次数、组织形式,这都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的迁民。移民走山西人没有忘本。以后不论走到山南海北,只要一说是老鹳窝底下的人,都亲热无比。中原地区少见老鹳而多见老鸹,后来人们就把“老鹳窝”说成了“老鸹窝”。
中华民族、黄皮肤的炎黄子孙的根就深植于临汾这片热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山西洪洞大槐树被称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更是凝聚血脉亲情、民族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这里独特的根祖文化是很多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是亿万移民后裔心中“家”和“根”的象征。所以有机会去临汾洪洞大槐树还是要去看看的。因为这里是咱们炎黄子孙的老家。
昨天去的,洪洞大槐树,有很多文化内涵可以挖掘,但是现场被整理成一个大杂烩,里面有不小的游乐场。祭祖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里面生生添加了不少不沾边的内容,商业化浓重。感觉里面也就移民展览馆馆和大槐树有看头,可惜展览馆太小,藏品很少,感觉真正需要作为核心展示的内容没有被重视,展览馆偏安一隅,独立建筑都不是,只是大殿的一个侧房。园子里其他都是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东西,比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主席窑洞,文革院子,石子路,完全是凑数搞的,看起来园子很大,真正能看的东西实在不多。
关于移民的这段故事,还是很感兴趣去了解。
标签: 洪桐大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