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祖先氏族社会中,母系和父系是怎样演变的呢?
谢邀,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的对人类社会发展形态进行了五种划分,分别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最初形态)。
而原始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氏族公社,最早把氏族公社进行父系和母系划分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并且明确提出父系氏族由母系氏族发展演变而来。摩尔根的证据是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的调查研究得出的。摩尔根的氏族公社理论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学说。
目前,我们对史前时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形态的研究中,还有很多使用到氏族公社理论。例如,距今5500年左右,一直被认为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陕西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中发现有大量高规格的女性墓葬以及女性生殖崇拜等彩陶和雕塑;同时期的红山文化发现有女神像以及神庙,这些都体现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古代社会中》提到,母系氏族公社可能起源自更早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欧洲、西亚等地发现的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丰产女神”雕像,是一种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现象。
至距今4500年左右,母系氏族公社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演变,具体演变的原因可能是社会中女性的作用慢慢降低,男性在农业生产以及战争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社会权利开始有女性向男性转移。比较典型的考古发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男性生殖崇拜的大量出现,如陶祖等,以及英雄主义的传说开始泛滥,并且主角多为男性。
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这一理论描述下的社会形态有着自己的特征,如母系氏族公社为群婚制、氏族首领为女性、财产为氏族集体所有、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等;父系氏族公社为对偶婚制、氏族首领为男性、财产归个人所有、有着单一的父系血缘体系……
但是,在考古学上我们去发现这一群体到底是母系还是父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信息很多时候并不能带给我们一个百分百的社会形态。所以这种父系和母系氏族公社,我们还是把它理性的当作一个理论来看待,而不是把它当作确定的历史事实。
母系氏族公社的演变
1、群婚制,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原始氏族社会,由于生产的关系,渐渐开始了年龄与性别的分业,也就有了新的关系,即一定家庭范围内的“共夫”或者“共妻”,在这个范围内会除去丈夫有血缘近亲关系的姊妹和妻子有血缘近亲关系的兄弟,这种群婚制度导致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是由于妇女负责喂养孩子的关系,他们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
2、分工和农业权重的不同
在山顶洞人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氏族的萌芽,在当时的氏族社会内部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性别分工。到了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和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氏族公社也进一步壮大,妇女主管采集经济,而原始农业就是从采集经济中逐渐发展而来的,由于人类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农业成为了人类维持生活的必要经济部门,原始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使得妇女在经济上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占有崇高的地位。
1、群婚制转变为对偶婚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中后期,人们已经从群婚过渡到了对偶婚占主导地位的的婚姻。对偶婚是指一个男人在他的一群妻子中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妻”或者一个妻子在她的一群丈夫中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夫“。这就表示在一段时期内有了彼此明确的配偶,虽然这种对偶婚的关系很脆弱,丈夫依然是嫁到妻子家去生活,但是这就有了孩子确认自己生父的可能,给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2、原始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浅耕农业社会,粮食缺乏,男子的主要任务是外出渔猎,但这并不占主要地位,社会经济的管理权还是掌握在负责田园耕种的妇女手中。然后畜牧经济开始普遍,母系社会开始衰替。然后又发明了深耕农业,这必须用到笨重的农具来开掘土地,只有男子能够胜任,所以男子的农业经营范围在渐渐的扩大,到后来男子进一步掌握了农业生产。深耕农业结束了母系社会。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
最初,母系氏族社会中,经济以采集、渔猎为主,通常情况下,渔猎为众人合力,采集则女子占有一定优势,加上当时的婚姻制度,奉行“走婚制”,儿女处于一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状态,男子无法行使对子女的抚养权,血缘关系自然只能按照母系来划分。
此后,随着人类进入到农耕社会,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只能使用木质或者石制工具,男子的体力作用就凸现出来。并且,这一时期的人类也开始进入到“对偶婚”阶段,一夫一妻制逐渐流行,男子容易分辨谁是自己的子女,因而会滋生“占有”子女的权力。围绕着子女的抚养权,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终以经济地位提升的男子胜利而告终。
陶祖是什么?
陶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器物,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特有的男性生殖崇拜,堪称是湖北先民之根。陶祖的出现,则说明了男子的社会地位已开始发生变化,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威望,人类开始进入父系制社会。
这件陶祖分上、下两部分套接而成,造型抽象,比例夸张,显示了一种原始宗教的神秘性。原始人类通过对陶祖的祭祀,祈求平安、人丁兴旺等。
陶祖指的是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战国末期,范蠡将军功成身退,西渡太湖来到宜兴,改名陶朱公,开创陶业,成为宜兴制陶第一人。他的情人西施四处寻访范蠡下落,终于相会于洞天福地,这就是慕蠡洞名之来历。
陶祖圣境慕蠡洞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江苏省宜兴市。景区面积20万平方米,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胜地,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慕蠡洞风景区集宜兴陶、茶、竹及洞风光于一体,洞内有九大宫厅,均钟乳林立、怪石嶙峋,奇异天成。游道平坦,曲径通幽,水洞泛舟,波光溢彩,尽可悠然畅游。
湖㳇镇有什么景点?
湖㳇镇,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位于宜兴市南部,东连丁蜀镇,南接浙江省长兴县,西与张渚镇毗邻,北靠宜兴林场。
湖㳇镇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有“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之美称;素称"江南佛国",也是三千年中华道教的发祥地。
境内旅游景点有宜兴竹海风景区、张公洞景区、陶祖圣境景区、玉女山庄景区、灵谷洞景区、磬山崇恩寺、深氧健身公园、宜兴紫海薰衣草庄园、深氧徒步公园、滑雪场公园、安徒生童话乐园等。
标签: 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