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有多少年历史了?
骑楼老街——行人遮日避雨的自由天地 商家招徕顾客的交流场所
2月16日早上,我们早早地去网红店“聚福安”传统老爸茶店,品味海南早茶之后,便赶到附近的老街区,来了海口,不逛逛骑楼老街,一定会留下遗憾。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以其独特性、唯一性荣获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即居室前加走廊的建筑模式)。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是当地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后来传入中国华南地区后开始称为“骑楼”。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海口市区北部海甸河南岸,属于海口老城区,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有7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海口得胜路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成为风靡一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海口白色骑楼建筑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幅风景画。
视频链接 :敬请点击此处文字 观看本文相关视频
海l口的骑楼老街确实是海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以独特的身影傲立在现代的高楼大厦之中。更加体现出独到之处。更是显示南洋建筑的古老风韵与风貌。见证了骑楼近二百年的风雨苍桑。和海南人民下南洋谋生的酸苦生活。新时代在政府的重视下。重新把骑楼独有的南洋风味的老街。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民众的眼前。使约二百年的海口骑楼重现新生。
海口骑楼小吃街的建筑怎么样?
海口骑楼小吃街的建筑风格多样,主要以南洋和海南传统民居风格为主,建筑多为二、三层的骑楼建筑,独具海南特色。建筑立面色彩鲜艳,色调浅淡而不失活泼,窗花装饰精美,华丽而不张扬。建筑内部为小吃店铺,各具特色,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华丽的建筑和美味的小吃相互映衬,成为海口市民和游客向往和喜爱的地方。
海口骑楼老街,是中国唯一具有南洋特色的老街么?
在我国南部地区,类似海口骑楼老街具有南洋特色的老街不少。
在海南,海口有、文昌有、涯州有,儋州也有。
海口市的骑楼老街,这是一处记载着海口历史的一片街区,这是海口的地标式建筑群。
所谓骑楼,是将建筑物的一层临近街道的部分建为廊道,再在廊道的上面建设二层或多层,就像是上面的部分“骑”在了一楼的廊道上,故而称之为“骑楼”。
其实,北方也有类似临街走廊的建筑,只不过是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各家自守一亩三分地,老死不相往来。北方的廊道与廊道不能互联互通,打破不了家与字号界限。
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一带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城市建筑普遍采用了骑楼式的建筑模式。这种占天不占地的建筑,一方面扩大了使用面积,另方面又适应了这里强烈的太阳暴晒和阴雨连绵的气候,起着既能遮雨也能防晒和商住的多重作用。而且,由于廊道贯通成排,行人临雨时不打伞也可悠闲散步、逛店购物。这样,顾客不会将雨水带进店内导致室内潮湿磨叽。这种益于招引顾客、扩大商机的做法,恰恰表现了南方人的聪明与才智。
斑驳古老的建筑,充满了年代的记忆,经年的风雨书写着历史的沧桑。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叶,一些去南洋打拼又有了些积蓄而回乡光宗耀祖的“老板”们依南洋的建筑风格所建。
骑楼建筑以两三层居多,其中有的还保留着当年的商号,很多建筑上面的雕塑表现出了优雅的造型,一些装饰还带有十足南洋味儿。当然,恐怕也有后来依据历史的记忆近年才加了上去的,也不排除愣是安了个老牌子吧。
海口这与全国各地一样,也在大踏步地前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骑楼的历史记忆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弱化,恢复建设中可能也多多少少地加进了新思维的元素,修旧如旧中或许也会少了些怀古的气息。相形之下,商业化、现代化的气势显得更加的强烈了不少。
标签: 海口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