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黄山的你,最喜欢哪张黄山照片(图片)?
我曾经三次游览黄山,最喜爱的一张黄山风景照,是拍摄于1973年4月的一张黑白照(见图)。因为它记录着我第一次与黄山云雾贴身相拥的美好回忆。
那是我第一次游黄山。那天我们上山时天下着大雨,到达黄山排云亭时,天空放晴,阳光灿烂。这时不仅天空出现七色彩虹,云蒸霞蔚,绚丽斑斓,而且排云亭前方的山涧里,一下子涌出了大片的云雾,才三五分钟时间,我们就被雪白的云雾包围,只露出胸口以上的部位。抬眼望看周围的景象,只见云雾把群山覆盖得时隐时现,四周一片莽莽苍苍,天地一色洁白晶莹,云之浩瀚、天之辽阔,霎时展现在眼前,虚无缥缈之中,让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仙境……
我在云雾中无边无际的遐想,一位来自香港的摄影记者却跑前跑后地忙着拍摄。他见我呆站着不动,便说:“黄山的云太美了!我为这个美景,已经在山上足足等了一个多星期。”一语提醒,我立即打开相机拍照留念(胶卷相机,且胶卷还是黑白的)。可香港记者却说:“你没有‘黄镜头’是拍不出云雾的。”于是,我便厚着脸皮向他借。就这样,我匆匆地拍摄了这张“黄山的云”。虽说是黑白照片,可立体感却相当强。照片上的云海,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浩瀚无际。群山在云雾的笼罩下,时隐时现,有着虚无飘渺之感,一如我们当时的感觉。
时间过去了46年,可与云雾际会的美好心境,仿佛就在眼前。只可惜,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又二次登临黄山,但都没有机会再与云雾贴身相会。大概要看到大自然极致的美景,也要看机遇、缘分,或者看大自然是否对你垂青。
“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老总对举世闻名黄山的题词,就在迎客松旁边的大石碑上,每次登黄山我都要来这里。凡是来黄山的人也会慕名前往这里。黄山等你来……
几年前,报名跟游黄山,夜宿黄山一晚,个人愿望不高,为求看"日出黄山“,为求看黄山"云海",为求看黄山"迎客松"。
不会忘记,难忘的黄山经历快乐与辛酸共存,选择缆車上山,黄山的风光出現在眼前,心情激动无比。
再说,慢步崎岖羊肠的小道,舒畅快乐!行至《百步云梯》,仰望崖隙一线天白云蓝天,艰难登步云梯没有煨惧。迈步艰难至"光明顶”,如同置身白云,一手触摸蓝天的感觉。
为看黄山日出,趁天未亮寒风夜摸黑爬山,选好位置守候,个把钟时晨,远处山锋树冠露出一缕处光,慢慢地升上一轮红日,眨时延布天空光芒万丈。
人民大会堂的中国画《迎客松》,个人是没有资格去看的,最理想是來黄山来看《迎客松》真身,意义更大。对于网议《迎客松》的真伪,不值个人评论,真的黄山《迎客松》就在眼前,英姿勃勃,任凭风吹雨打,屹立不倒!。
多少有点可惜,游黄山那会,个人没用智能手机,没有留下珍贵的照片,但是没有白來,很高兴看到《迎客松》,《送客松》,《千年松》。怪石,奇松,温泉,这都是黄山风景名片似一张一张闪亮的照片,一幅一幅美丽风景的画卷,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中,永不可洗刷!
两次登黄山,分别是夏季和秋季。
黄山的美富有层次,是面面俱到的美,而不是一张照片可以代表的。
如果将其比作食材的话,我觉得摄影技术就是调料。调料一定意义上可以成就一道菜的美味,但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食材原有的鲜味。说这句话肯定会招致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不满,我想表达的是黄山的美本身是客观的。就像一个女子素颜本身很美,何须用脂粉掩盖。
两次登黄山,第一次摄影器材是卡片机,第二次是什么都没带,就是随身手机。但这些不重要,不影响我欣赏黄山的美,不影响我记录她美丽的瞬间。
很幸运,两次看到了黄山的日出日落。很遗憾,两次未能看到黄山的云海。
人说黄山的四季各有不同特点,尤其冬季最美。
每次登黄山 总有一种满足感。而不像其他景点,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不见之感。每次游玩,再计算着下次来的日期。
下次再来,一定带上孩子!
标签: 黄山风景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