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儋州市东坡中学高考成绩?
全校重点上线727人,本科上线1399人
应届重点上线592人,上线率70.3%,应届本科上线788人,上线率93.6%,创历史新高
应届理科680分以上共计11人
2023届东坡1班重点上线率100%,平均分654.8分。35人参考,600分以上35人
2023届东坡2班重点上线率100%,平均分647.5分。44人参考,600分以上44人
宋朝苏东坡被发配海南,在海南做了哪些贡献?
苏东坡的一生是颠沛流离、坎坷不平的一生,被发配到海南是人生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被贬。
苏东坡被罢黜在海南的三年时间里,他在推行文化教育,改善民生民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直到现在苏公祠和东坡书院一直都是纪念苏东坡的胜地,还保留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乡”,“东坡田”等历史遗迹。由此可见苏东坡对海南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力推行教育,促进文化发展。
苏东坡本来就是饱学之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身的条件得天独厚。而当时的海南被称作是蛮荒之地,远离朝廷,教育方面当然是落后的。苏东坡就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开辟学府,自编讲义,亲自授课。可以说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因为苏东坡的精心培养,在海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举人的姜唐佐,是真正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后有陆陆续续产生十二位进士,让海南的文人学子看到了希望。
着力改善民生民风。
开辟学府,讲学明道使海南的民风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海南岛远离大陆,在这里恶疾流行,人民缺少医药的知识,迷信活动盛行。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况后,决定改变当地人的这种陋习,对药物进行了研究,并为百姓开方治病。苏东坡还专门向居住在广州城的王敏仲要来黑豆制成辛凉解毒的中淡豆鼓,为民治病,当地的百姓纷纷种植黑豆,后来人们称之为是“东坡黑豆”。
苏东坡初到海南,当地民众多取用咸滩积水以致常年患病,为了解除民众的疾苦,苏东坡亲自带领乡亲挖了一口井,这样疾病便减少了,此后远近的乡亲纷纷学习苏东坡挖井取水,逐渐的改变了当地村民一直沿用咸滩积水的习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
苏东坡遭受不公,面对不平,却能够随遇而安,超然物外,这种可贵的精神本身对海南人民就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以豁达的心胸在逆境中开辟学府,推办文化教育,关心民众疾苦,隔除陋习,重视农耕,和海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影响深远,贡献巨大!
1094年4月,62岁的苏轼因得罪宰相而被发配儋州(今海南)。在海南四年间,苏轼做出了以下贡献:
一,开凿双泉:琼州百姓因喝咸积水而致病,苏轼寻得泉眼,指导村民开凿“浮栗泉”,至今犹存。此泉甘甜清澈,有“海南第一泉”美誉。
二,开创先河:至儋州后,他买地建陋房,起名槟榔庵,专辟“载酒堂”传播教育,开创海南文化教育先河,为海南培养出首位举人和第一个进士,成为传播中原文化的先驱。
三,科学治病:采摘草药,为当地人探索治病药物,改变当地人通过杀牛祭神来治病的愚昧思想。
四,重视劝农:针对当地人懒于耕耘习俗,他勤于宣传并创作《劝农诗》。
苏轼的政敌,他曾经的好友章惇,为致苏轼于死地,1097年再一次把苏轼流放到当时的荒蛮之地海南岛儋州。
但天性乐观的苏轼并没有被吓倒,苏轼仍积极的生活工作,苏轼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苏轼在这里办学堂,改学风,开民治,取得很好的效果,苏轼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在宋代过去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
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苏轼真是海南岛文化的破天荒者。
人们对苏轼怀有深深的敬意,人们没有忘记苏轼,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苏轼在此播撒了文化的火种。
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此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说起海南,当然会想起碧海蓝天,蕉风椰雨的浪漫环境。可正是这座天堂般的岛屿,在一千多年前,却是个最边远,最荒漠的流放的地狱。应该是明朝以前,历代皇帝都喜欢将那里当做惩罚逆臣,流放政敌的去处。
唐宋两朝流放海南的官员大约就有四五十位,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的名臣李刚,赵鼎,李光,胡荃等,当然更有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苏东坡本来是被贬到了惠州(今广东惠州),生性豁达的苏轼,在惠州痛痛快快的吃上荔枝,觉得很满足,很惬意。闲暇之余,他写了一首诗:
白发萧萧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就是这首诗,传到了汴梁(开封)。他的老对手章惇(宰相)很不舒服,觉得苏轼都这样了还能高兴起来。于是,将其贬到了海南的儋州。
章惇本是想苏轼到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然而,人生的智慧多是来自于苦难。苏轼很快便融入到了当地群众当中,乐观起来了,他自己道:“我本儋耳人”,“他年谁做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融入当地群众的同时,“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苏轼是大文豪,又是官员出身,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椰树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取名“载酒堂(汉书杨雄传里的典故)”。这座酒堂就是后世有名的东坡书院,也是苏轼当年“讲学明道”的人生大课堂。
正是这几间简陋的茅草屋,苏轼开始开馆授徒,为这座海岛撒下了文明的种子,使得当地“学习儒风,青衿之士,日以增盛”。在他的影响下,中原文化得以在海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据说,苏轼在去海南之前,海南史上只出一个进士,而到苏轼离开海南后,海南人才辈出,到明朝进士达七十多位,举人三百多人。清朝出进士三十余人,举人一百八十左右。
标签: 儋州东坡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