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崇善寺是哪年建立的?
首先感谢邀请!崇善寺位于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崇善寺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崇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
崇善寺,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据记载,那是因为崇善寺是在原有旧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新寺的名称,从十四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民国年间,一直沿用了几百年。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
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木冈),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母后,朱冈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
崇善寺明代以前,它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崇山寺创建于1809年(清嘉庆己巳年),其后经1823年(清道光3年)、1919年(民国8年)等时期修缮。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崇山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寺原为两层大殿,现仅存后殿,建筑形制属清代大木小式硬山青瓦顶五脊式建筑。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阔2.55米,次间均为1.90米,进深5.75米。檐柱四根,柱础覆盆式,金柱八根,檐椽22根。探出大额枋0.55米,飞椽探出檐椽0.28米。椽枋、额垫板均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花卉等彩绘纹饰。雀替已不存在。檐柱与金柱间距0.80米,中有抱头梁、穿插梁。寺门上也有彩绘,三架梁与四椽袱间有双步梁。三架梁与四椽袱横跨明间有佛龛,佛龛木质彩绘雕花分为三组,佛龛长2.25米,宽0.74米。后山墙设有供形后门。
室内共有壁画20幅,保存较好。东山墙8幅,山尖脊两倾呈三角形山水人物彩画各一,其下有长方形横幅山水人物画长2.70米、宽0.55米,在横幅两侧有花鸟画,南二幅、北一幅。东山墙金柱前有一幅大型封神演义故事画,长3.50米、宽1.75米,金柱后有一幅两个金刚画像。西山墙与东山墙画幅对称相同。人物各一。北墙后门两侧均有封神演义故事壁画各一,长1.70米、宽1.30米,下有山水画各一,长1.70米、宽0.40米。
殿顶外上为两坡青顶五脊,正脊前后立面有龙雕饰,四条行龙间有花朵雕隔分。龙长0.50米、宽0.15米,花朵长0.40米、宽0.20米,两端均有鸱吻,鸱吻坐下有伸出山墙面背兽(东已不存)。东西垂脊前后顶端都有腰兽,腰兽下各有4个跑兽(现已不存)。山墙基有石条阶,阶上有角柱石,上有石线腰。拔檐上有博风(加博风头一面前后37块)。39个瓦当组成排山沟,墙面花岗岩石座由下线砖往上青砖叠砌,白灰勾缝。
标签: 太原崇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