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埃及大展,文物为何出自意大利博物馆?
谢邀。
所谓埃及大展,指的是浙博的吧?
意大利都灵的埃及博物馆可是世界第二大的埃及文明专题博物馆,比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大得多的多,一个展厅就超过梵蒂冈博物馆埃及宫的藏品总量。
当然,第一大还是开罗博物馆。
至于为什么意大利有世界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馆嘛…………三个主要来源:
一、购买于拿破仑时期法国驻埃及总领事的个人藏品;
二、1911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们在埃及集体盗墓的成果;
三、阿联酋赠品。
最后说一句,为这个博物馆就值得专门去一趟都灵,何况都灵还是菲亚特的总部,有菲亚特博物馆。离法国、瑞士都很近,走法意瑞环线时顺路就去了。位置也很好,就在市中心,离火车站很近
很多人对旅游购物比较反感,你怎么看?
事实上,在旅游过程中,有人喜欢购物,也有人对购物反感。
就我自己来说,我以前喜欢购物,到后来,对购物产生了反感。
以前喜欢购物,是因为那些年代,景点卖的货比较实在,没有假的,价格也合适。所以,每到一处,看到稀罕的东西,总喜欢给家里带一点。
可是,后来慢慢的发现,景点的商品有的存在质量问题。例如,有一次,我去南京出差,买了一只盐水鸭。到家之后,吃的时候,觉得味道已经很不好,特别难吃!就知道上当了,很可能是老板有几天卖不出,放得时间久了,鸭子有点变质了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从那以后,出门的时候,买东西特别小心了。
有个朋友去台湾旅游,买回来的手串,说花了六百块钱。而我们这里卖的是二十元一串。很明显被骗了,价格欺诈!你说这还怎么叫人在景点买东西呢?
听说,景点卖纪念品的和导游合伙骗游客,给导游一半的分成。怪不得在旅途中,导游总是讲某种东西有很大的能量,那些大富豪都带着。其实,是为到达景点之后,鼓动游客购物作铺垫的!
本来,旅游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却因购物而败兴,实在是不值啊!
更有甚者,有的导游竟然强迫游客购物!例如前两年去香格里拉的女游客被导游和当地人群殴,又如前年去东北冰雪游的女游客被黑导游斥骂,又如前几年在青岛有的游客吃饭,一盘虾被收几万块钱,在三亚一盘菜要几千元。这类事故常有发生,极大的打击了人们外出旅和旅游购物的积极性!
总之,外出旅游,可以买一点东西,但是不要多买。少买一点,意思一下。如果一点也不买,导游没有收入,会很不高兴。其实,我心里对旅游购物是反感的!
很多人对旅游购物比较反感,你怎么看?
碗儿早期对旅游购物并不反感。每次出去旅游,最后那几天都会买点些当地的特产,送给公司的同事,送给家人和亲戚朋友,是非常好的手信。
随着旅游业越来越热,许多小公司也加入进来,味道感觉有点不一样了,有些导游文化素质低,服务态度差,景点介绍应付几句完事,却一门心思拉游客购物。
本来大家出来旅游,高高兴兴,却因为不下车购物闹得非常不愉快。一些中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出来旅游就是想开开眼界,你非让他去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他肯定不愿意。
导游觉得你不买东西,影响了她的收入 ,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甚至辱骂游客,媒体也时有报道,导游的行为真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为了避免遇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影响了旅游的心情,本人基本上都是自由行,既轻松又自由,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购物困扰。
有时需要跟团就选择品牌旅游公司,选择品质团,这样导游的水平,服务质量都有保障,遇到问题可以向旅行社反映,并得到及时沟通解决。
这是碗儿个人的看法。大家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旅游体验,可以谈谈你们的看法。
[图片均为原创]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旅游购物的问题分好多情况,我做旅游好多年的经验愿意与大家分享。
首先,有的旅游行程设计了购物的环节是为了降低旅游成本,减轻游客负担。这个购物安排本身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推荐当地的土特产店。毕竟那么远出去了,很多游客都喜欢购买一些当地特产回来和家人朋友分享。这种购物一般没有强制消费,购物开心也比较随意。当然这也不否认旅行社与特产店存在某种约定,这个约定也同时降低了旅游成本,还是游客最终得到了实惠,所以是一种互惠的行为。
其次,有的旅游行程设计购物环节是为了跌破市场成本价来吸引游客的眼球,为了收到客人没有底线。比如99元双飞五日游,零元六日游等等,我们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这样的旅游行程必定处处是陷阱。近年来出现的导游骂人,甚至是打人现象,中途甩团现象,都是这种无底线低价团引发的后果。如果一定要用道德来绑架导游的做法,只有一句话,认赌服输。可是导游也是人,有家庭有孩子,也要吃饭要生存,既然你接受这个价格,就意味着同时做好了各种心里准备,任何一个行业要生存要发展,都符合一分钱一分货的经营规律。大家都懂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生活中还是有些人带着薅羊毛的心里。国家现在也加大力度打击这种超低价旅游的恶性竞争,既有对旅行社的惩罚,也有对游客的惩罚,所以这种侥幸心理还是不要有。
第三,旅游行程安排购物环节,不管是出于哪种考虑,都会影响旅游的质量,毕竟看风景的时间被挤占了,游客肯定是很反感。所以对于旅游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游客,我建议报纯玩团,没有任何形式的购物安排,这种团一般价格偏高一些,报团之前一定咨询清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路线。
第四,旅游环节安排的购物,并不是所有的购物都会引起游客的反感。对于土特产店,大多数游客容易接受,十里不同俗,更不用说几百上千公里,买一些土特产还是很乐意的。对于一些珠宝店,茶叶店,药店等的购物安排,大多数游客非常反感。重要的是买回来之后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那才是最气人的。更气人的是你不远千里买回来的珠宝送给朋友,人家会说是假的,明明就是真的嘛,还有鉴定书呢,偏偏很多人不识货。
以上就是我对旅游行程中的购物安排,很多人反感的一些个人看法,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其实在旅游过程中,带点土特产、纪念品是件很快乐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比较反感旅游购物呢,主要还是在旅游过程有不愉快的消费体验。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那年我去九寨沟报了一个旅游团。我们那个团人不多,只有十几个人。我和我儿子,六个刚高考完的学生,还有三对来自徐州的夫妻。我们从成都坐飞机到九寨沟机场,当地的导游来接我们。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开始她很热情,到了每个景点的解说也很详细。我们还是很喜欢她的。
但参观完黄龙以后,导游说我们下午要顺路去一个购物市场,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不强制消费。把我们拉到一个很大的购物场所,那个地方有玉石、水晶之类的首饰,也有很多土特产。我买了一些牦牛肉干,大概花了三四百块钱,没有买其他的东西。当时导游给了我们一个卡片,说是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出示会有优惠,实际上是他们提成的标记。
等我回到车上,几个学生已经回去了,他们没买什么东西,那三对夫妻买了一些手串之类的。但是我们的导游非常不高兴,拉着脸在发脾气。说我们是从她当导游以来遇上的最寒酸的团。主要是我们没有买那些贵重的首饰,然后迟迟不开车。徐州的一个姐姐非常不安地跟我说:要不咱们再去买点东西。我坚持不买,因为我没有鉴别那些首饰的能力,而且我也不需要。最后僵持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开车把我们拉往下一个景点。
由于这件事,本来玩得很高兴的我,心情一落千丈。随后的景点感觉导游没有了开始的耐心,带着我们草草走了一下。高高兴兴的旅游变成了烂尾。
其实买点旅游纪念品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特别贵重的,一定三思而后行。我特别讨厌那种强力推荐的。从那以后再出去玩,我也变得非常谨慎,自由行居多,如果参团,报团前一定问清楚有没有消费环节。现在好像国家管理的比较严格,但是引导消费的问题仍然存在。也希望朋友们外出旅游时,提前咨询好相关信息,以免影响出游的心情。
旅游购物,这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因为出门在外,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想带一些回去。要说反感,应该是反感强制性或诱骗性的旅游购物。
说说我的经历。
2016年,我们一行四人游览青海湖。为了省事是跟团。在西宁至青海湖的路上,车子停了下来,说是让大家上上洗手间。洗手间就在路边,但是从洗手间出来并不能直接回到路边,而是要穿过一个大大的商场。商场摆卖的有装饰品、土特产以及一些药材等,我匆匆地路过,然后就回到了车上。刚坐定,只见同行者之一田,急急忙忙地跑来问我带了多少钱?我看他手中提着一个红塑料袋并且神色慌张,忙问他要做什么。原来他刚才路过那个商场时,被一个卖药材的滩位吸引了,说好十几元一克的药材,不知为何打成粉之后就要收他4000多元,因为钱不够他被迫付了一半款才放开他让他去筹款,他感觉不妥连忙过来找我们。
我们四人一同去找导游,但导游风淡云轻的说买卖自由,你不想买为何要让人打粉?后来我们坚持说要投诉,导游才带着我们去找商场的人最后才总算退了钱。那黑黑的药粉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田从此之后旅途中再也不敢买任何东西了。
旅途中购买的东西很多是价格虚夸,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真假难辨的。部分导游为了个人的提成,甚至帮着商家做一些虚假的宣传,使得消费者购买之后回到家里发现上当受骗但又投诉无门。这样的事情多了,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人们就不再喜欢旅游购物。
当然,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也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购物都会买到假货或劣质货,总之在购物时需睁大眼睛、仔细辨别,小心驶得万年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迪拜国家博物馆